概述 ZW系列自吸式無堵塞排污泵集自吸和無堵塞排污于一體,采用軸向回流外混式,既可象一般自吸清水泵那樣不需要安裝底閥和灌引水,又可吸排含有大顆粒固體和長纖維雜質液體,可廣泛適用于市政排污工程、河塘養(yǎng)殖、輕工、造紙、紡織、食品、化工、電業(yè)、纖維、漿料和混合懸浮等化工介質理想的無堵塞泵。 我公司生產的無堵塞排污泵,具有結構簡單、自吸性能好、排污能力強、高效節(jié)能,使用維修方便等特點,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居國內領先。 新推出的ZWⅡ代自吸式無堵塞排污泵,采用電機直聯(lián)結構,設計先進、運轉平穩(wěn)、結構合理,其排污效果是其他自吸式排污泵無可比擬的,具有廣闊的應用市場和發(fā)展前景。
結構及工作原理 自吸泵的工作原理: 泵體內設有儲液腔,并通過上方的回流孔和下方的循環(huán)孔與泵工作腔相通,構成泵的軸向回流外混式系統(tǒng)。 泵停止工作后,泵內腔已儲有一定容積的液體。當泵起動時,泵內的儲液在葉輪的作用下,夾帶著空氣被向上拋出,液體通過氣液分離管的網格回流到工作腔,氣體被排出泵外,使泵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達到自吸的作用。 第二次工作時泵吸入口處裝有單向逆止閥,因此不需要再加儲水即可起動。
自吸泵的工作過程分4個階段: 1.汽液混合過程:由于吸入室和排出口具有一定的高度,所以泵的儲液室一直存有一定量的液體,當葉輪旋轉以后,葉輪帶動液體進入汽液分離室至出口,葉輪進口形成負壓,吸入室和吸入管路的空氣進入葉輪,在葉輪出口處與葉輪內高速旋轉的液體相混合。 2.汽液分離過程:汽液混合物通過壓水室后進入汽液分離室,此時流速降低,由于氣體和液體的密度差大,較輕的氣體從出口逸出,較重的液體由于自身的重力和負壓吸力的原因,通過箱體與泵殼相連通的回流孔回到泵的渦殼中。 3.再循環(huán)過程:由于儲液室已有足夠的液體,所以通過回流孔返回葉輪的液體與吸入室的空氣重新混合,繼續(xù)上述的汽液分離過程,吸入管中的氣體越來越少,直至把吸入管道中的氣體全部排盡為止,泵便完成了自吸過程。 4.輸液過程:泵便完成了自吸過程后,自動轉向輸液運行,其工作過程即為普通離心泵的工作過程。 泵的結構圖 ZWⅡ系列直聯(lián)式自吸無堵塞排污泵采用電機直聯(lián)結構,集自吸與無堵塞于一體,采用軸向回流外混式,主要由泵體、葉輪、密封蓋、機械密封、泵軸、進口閥、氣液分離管、加水閥門、進、排2接管等組成。 該泵內部結構圖如圖1。

由上圖可以看出,葉輪通過螺釘直接聯(lián)接在電機的輸出軸上,葉輪通過電機軸的帶動在螺旋形壓水室里旋轉。泵體內設有儲液腔,通過下面的回流孔與泵工作腔相通,構成泵的軸向回流外混式系統(tǒng)。泵停止工作后,泵內腔已儲有一定容積的液體。當泵起動時,泵內的儲液在葉輪的作用下,夾帶著空氣被向上拋出,依靠液體和氣體比重的不同而進行氣液分離,氣體輕則先從出口逸出,液體重則經回流孔又流到工作腔,再與氣體混合。如此循環(huán)下去,直至吸入管內氣體被排盡,泵便完成自吸過程進行正常工作。 我公司生產的ZWⅡ系列自吸式無堵塞排污泵與普通的ZW系列自吸排污泵相比,有以下幾點差別: 采取電機直聯(lián)式結構,與國內同類懸架式聯(lián)軸器的結構相比,具有結構簡單、降低成本、增加運行可靠性等優(yōu)點,同時保證了機泵完全同心,產生的震動小,噪音低。 采用了雙葉片結構葉輪,結構簡單、容易制造、運行平穩(wěn)。因為液體中所含的雜質大部分不通過葉輪,從無葉片的空腔直接出去,所以無堵塞性能良好,能輸送如馬鈴薯之類的大顆粒物,葉輪磨損也相應減輕。 機械密封采用兩個單端面機械密封串連,起到了雙重保護作用,這種獨特的結構與國內同類產品比較,具有更高的運行可靠性。 運動零件少,主要零件只有泵體、泵蓋、葉輪和機械密封,運轉可靠性提高。 結構簡單,體積小,占地少,重量輕,外形美觀、成本低等。 采用了后口環(huán)結構來過濾污水中雜質,避免了污水中雜質對機械密封造成的損傷,起到了對機械密封的保護作用。 泵蓋零件采用螺旋槽結構,有效地防止了固體顆粒對機械密封的損傷。 泵的使用 使用前,應檢查泵的轉向是否正確,轉動是否靈活。 寧開泵體上方的加液螺塞。以后開機不需再加儲液。不應在泵儲液不足的情況下啟動運轉,否則泵不能正常工作,且易損壞機械密封。 開機時,應先開啟出口流量控制閥,以便于自吸過程中的氣體排出。啟動后,再調節(jié)好出口流量控制閥的開度,使壓力表讀數指到規(guī)定區(qū)域(各種泵型壓力控制范圍表),避免泵在規(guī)定區(qū)域的下限范圍內工作,以防因軸功率過大而引起電動機過載燒壞或因流量過大而使泵產生汽蝕,影響泵的正常運行,使泵強烈振動和發(fā)出噪聲。 運裝過程中,經常檢查泵和電動機的溫升情況,如發(fā)現(xiàn)噪聲和其他不正常聲音時,應停機檢查,排出故障后方可運行。 停機時,應先要關閉出口流量控制閥,然后再停機,以免因虹吸作用導致泵體內儲液量的不足。 定期進行加油、維護、如長期停止使用應將泵拆卸清洗上油,妥善保存。
泵的安裝 泵安裝好壞對泵的運行和壽命有較大的影響,所以必須仔細進行。(規(guī)范的泵管路安裝見示意圖)

泵吸入口的安裝高度盡量不要超過5米,應特別注意吸入管路的密封性,以免漏氣而影響泵的自吸能力和正常運行。 泵的出口處應先裝垂管(一般為0.4~1米)和壓力表,然后再安裝出口流量控制閥門和其他管路。 要合理配置泵進、出口管路的長度和管徑,減少不必要的沿程水頭損失。(可參考直管摩擦損失簡表進行估算) 長距離輸送時應選用較大管徑。泵的管路應有自己的支架,泵體本身不允許承受管路的負荷。 排出管路如裝逆止閥應裝在出口流量控制閥門外面。 故障與排除
|
故 障 |
原 因 |
排 除 方 法 |
|
泵不出水 |
泵體內未加儲液或儲液不足
吸入管路漏氣
電壓過低
吸程太高或吸入管路太長
機械密封泄露過大 |
加足
消除管路漏氣現(xiàn)象
調整電壓
降低吸程或縮短管路
修理或更換 |
|
泵出水不足 |
因使用不當,葉輪流道或吸入管路被堵塞
葉輪磨損嚴重
功率不足轉速太低 |
消除堵塞物
更換葉輪
調整至額定轉速 |
|
泵噪音、振動過大 |
底腳不穩(wěn)
軸承磨損嚴重
|
加固
更換軸承
|
|
軸承溫度過高 |
潤滑脂變質或干燥
軸承損壞 |
更換潤滑脂
更換 |
|
泵泄漏 |
聯(lián)接螺栓松動
密封件磨損 |
固緊
更換 | |